找到相关内容225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妙云集导读(十八)学佛旨趣

    可说就是“住持三宝”的瓦解。所以,出家人不宜说自己是宝,若居士认为出家人是宝,那是因为他们已在出家人身上,得到了佛法的受用。    前述“真实归依处”,之所以会特别强调佛的无漏功德,是因为说一切有部和...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74268480.html
  • 依师和皈依三宝

    金刚上师,当视如摩尼宝,虔心依止,安心随之修学,不宜再东奔西跑,以免浪费时光而终无所得。  行者一生中的上师可有许多位,而根本上师——与你宿缘最深、最能开启你本具佛性的上师,就是对你加持力最大的上师,...

    陈泉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3868595.html
  • 佛教史话(2)

    不仅禅师力倡兼修,亦为天台、律家所重,又因简单易行,彻上遍下,无所不宜,故流传广远,历代不衰,至今仍弘传兴盛。近代台湾以广钦、煮云、李炳南及妙莲等倡导念佛最具代表性。 第十二章 宋元明清佛教史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30968742.html
  • 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

    派与苯教僧人的假托,意在根据需要,为宣传本派观念,扩大影响而采取的作伪手段。这类伏藏一般都打着莲花生的旗号,声称莲花生为了西藏的宗教利益,并替后人考虑,将一批当时还不宜传授的经典隐藏于西藏各地(据《...

    孙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3568840.html
  • 曼陀罗:西藏发展的认识问题

    实力。二、缩小收入差距,自然不宜采取经济上的平均主义措施,否则不过是进一步增强整个社会的依赖心理而已,应把重点放在改变基础设施和基础生活条件上来,把对农牧区体养生息政策从偏重于“体养”转向“生息”的...

    郭克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0468866.html
  • 明武宗信奉藏传佛教史实考述

    《贤者喜宴》的记载为噶玛巴打下了一个伏笔,即弥觉多杰之所以后来没有去内地,是由于其前世(即噶玛巴第一世)之像预言他不宜去内地,将弥觉多杰未能成行一事给予了神秘主义的解释,也显示了这件事情必有隐情。从《...

    才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0868870.html
  • 浅析牟尼赞普生平

    ,桑耶四面人成街,夜晚民众举灯火,国王安排赛马会,莲花生大师说,今年的新年不宜过。国王和大臣商量说:不能不过年,我们注意就是了。莲花生劝阻说:国王本人不能去赛马,王权一半在大臣。国王装束一番后,跃马而...

    古格·其美多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2268885.html
  • 三宝皈依法

    条件。   2、洒水清扫环境,保持环境的整齐清洁。   3、陈设经过安神开光的观修佛像和经典。观修时陈设的佛像不宜多而杂,以免分散注意力。如观修皈依法,只有一尊释迦牟尼像就可以了。若有专门的“皈依...

    多识·洛桑图丹琼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3068895.html
  • 湘山宗慧禅师及其《牧牛歌》

    行,终无少法。”寻制于章敬寺安置。自王公逮于士庶,其诣者日有千人。司徒杨公绾,情游道枢,行出人表,大师一见于众,二三目之,过此黙然。“吾无示说。”杨公亦退而叹曰:“此方外髙士也,固当顺之,不宜羁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12268957.html
  • 传统新义:近代台湾本土佛教史料的搜集与研究

    家)、传芳(大商人)、玄精(术士家),以僧人身份进驻,导致原势力的衰颓或被取代。而大岗山超峰寺派的崛起,正是这一分离后的新发展。所以也不宜归入台南开元寺一派。   以上的意见,是我在《20世纪台湾佛教...不应只是作为学者间习见的套概念游戏,也不宜只是一味沉溺在单一狭窄的教史之考辨,而应放大视野来观察其涵蕴的丰富内容。   特别是以二十世纪前半叶的东亚文明变革史作为切入的角度和观察范围,最为确当。其间,...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04169111.html